北京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簡介:徐九華胡

導師姓名

徐九華

性別

出生年月

1951年2月

技術職稱

教授

行政職務

?

所在學院

土木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

招生專業(yè)

采礦工程

聯(lián)系電話

010-62333930

E-mail

jiuhuaxu@

研究方向

1、礦床學與地質流體研究
2、礦床學與接替資源預測
3、資源綜合利用與礦山地質工程

畢業(yè)院校信息:
1998年畢業(yè)于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專業(yè)獲博士學位

個人簡況

  1983年12月成都地質學院 (礦床學)理學碩士學位,1998年6月獲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理學博士學位?,F(xiàn)為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礦床地質教學和科研。主講礦床學、礦山地質學、應用地質學等本科生必修課,包體礦物學、巖相學、現(xiàn)代地學與成礦理論進展等研究生學位課及選修課。承擔、負責科研項目十余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國家科技攻關。出版專著1部(《綠巖型金礦成礦流體的地球化學》),參編譯著1部(《勘查與礦山地質學》),主持修編了《地質學》(第3版)。曾在日本、加拿大、美國等國家的重要國際學術會議上宣讀論文、進行學術交流。公開發(fā)表論文70余篇,其中SCI收錄15篇,EI收錄7篇。
  主要科研領域 Research Field1.
  1.Economic Geology and Metallogenic Prognosis 礦床地質研究和成礦預測。通過成礦地質作用、礦床地球化學、數(shù)學地質等綜合研究,建立礦床模式和找礦模型,為區(qū)域找礦和大比例尺成礦預測提供科學依據(jù)。研究地區(qū)包括秦嶺-小秦嶺地區(qū)、膠東地區(qū)、大興安嶺-赤峰地區(qū)、新疆阿爾泰地區(qū)、內蒙古大青山-烏拉山地區(qū)等。
  2.Fluid Inclusion Study 流體成礦作用和流體地質作用研究。礦物中的流體包裹體是譯解成巖成礦作用的密碼,流體研究是當前國際研究熱點之一。漢諾壩地幔硫化物-熔體包裹體研究及電子探針分析結果為我國首次報道,在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研究中,對長白山、海南、浙東和蘇皖等地區(qū)的地幔巖硫化物特征的認識取得了一些進展。近年來在在阿爾泰山南緣造山型金礦床中發(fā)現(xiàn)了高密度的CO2包裹體,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其研究結果有助于了解阿爾泰南緣的成礦地球動力學背景和成礦過程的流體作用。
  3.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研究。通過礦床物質組成的微觀研究,結合尖端測試技術方法,研究礦床主要元素和伴生微量元素,為礦山資源的選冶加工和二次開發(fā)提供地質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