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中月談孩子教育: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先學會觀察
許多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是非常上心的,同時也期望有所回報。這種想法是非常正常的,也是應該的,沒有回報的教育絕對不是真正的教育,這個世界不存在沒有目的性的教育。父母感覺教育孩子很難,或已出現(xiàn)問題,實際上是許多人不會“察言觀色”造成的。
前幾天,我在外面和朋友吃飯,鄰桌是夫妻兩口,帶著一個差不多6歲男孩。這個男孩在吃飯時只對餐廳送的泡菜感興趣,對父母夾到碗中的蔬菜和肉,轉(zhuǎn)移到盤中而基本沒有動。于是,這對夫妻就不停的數(shù)落孩子,說那些泡菜沒有營養(yǎng),不能多吃。孩子開始還喝和父母聊天說下午玩的事情,慢慢不說話且吞咽頻率大幅度下降,最后扔下筷子拿起恐龍玩具玩了,絲毫不理會父母。
作為家長,如果對自己的孩子不甚了解,就很難做到因材施教或?qū)嵤┱_的教育方法。想了解自己的孩子,就一定要學會觀察,從觀察孩子的生活細節(jié)開始。當家長細心觀察孩子的行為,就可以得到他們對生活的態(tài)度,以及性格、為人、氣質(zhì)、智力、技能、獨立性、自主程度等許多方面。這些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將直接影響的教育方法的使用。
觀察孩子的行為,是家長和老師如何做,以及如何回應的根源。這就和打仗一樣,想戰(zhàn)勝敵人就需要了解敵人,否則純靠運氣難以贏得一系列的勝利。由于嬰幼兒的語言能力尚不完善,很難從說話中了解最終目的。所以,細心觀察孩子,可以從孩子的行為細節(jié)中,發(fā)現(xiàn)我們需要的信息,了解孩子的需求、興趣和其特性。
對孩子好的觀察,要挖掘孩子行為細節(jié)和他們的感受。比如,孩子是如何做的、都做了什么、是否使用工具,考慮該行為的數(shù)量、質(zhì)量,以及孩子當時的語言表達。同時,大家一定要注意的是,觀察孩子,不管是父母還是老師,必需要有客觀性和不受自己的主觀因素影響。因為偏見可能造成對孩子的學習能力,以及未來的發(fā)展做出不恰當?shù)脑u估。參見《了解孩子從生活細節(jié)開始》。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我井中月下面以幼兒吃飯為例,看如何做才能正確地觀察孩子的行為:
一、環(huán)境方面
1、食物在什么地方?
2、食物是否是孩子喜歡的?
3、孩子是否可以自行選???
4、給孩子的食物份量如何?
5、吃飯地點是否在家?
6、環(huán)境是否嘈雜或安靜?
7、有無外人和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東西?
8、環(huán)境溫度和有無風雨雷電?
9、……
二、孩子對環(huán)境的適應程度
1、孩子對吃飯是接受?期盼?抗拒?挑剔?
2、進食情緒是嚴肅還是輕松,或愉悅?
3、孩子如何入座,熱切?積極?抗拒?沒有興趣?
4、是否被環(huán)境中其他事物吸引?
5、……
三、孩子吃飯的動力
1、距離上次吃飯的時間?
2、孩子是否在短時間內(nèi)吃過零食?
3、孩子的饑餓感情況如何?
4、孩子有無吞咽口水行為?
5、吃飯是否是為了飯后獎勵?
6、食物是否單獨給孩子做的?
7、……
四、孩子的吃飯態(tài)度、情緒情況
1、孩子是否使用筷子或勺?還是用手?
2、孩子是否玩食物、扔食物?
3、與平常相比,孩子吃了多少食物?
4、孩子是否能把所給食物吃完?
5、孩子吃飯是否有較多遺漏或攪亂?
6、孩子是否飯、菜搭配的吃?
7、孩子是否能坐穩(wěn)不亂動?
8、孩子吃飯的情緒狀態(tài),安靜?躁動?緊張?
9、孩子的主要注意力在什么地方?
10、……
五、孩子對食物的興趣
1、孩子是否挑食?或特別不喜歡某種食物?
2、孩子是否對某種食物有很大興趣?
3、孩子對飯菜是如何評價的?
4、孩子有無把某種食物拼命往自己碗里放?
5、孩子是根據(jù)口味選擇為主,還是根據(jù)視覺或形狀?
6、孩子進食的速度如何?比平時快還是慢?
7、孩子是否咀嚼充分?
8、……
六、孩子吃飯時的社交情況
1、孩子是否說話?頻次如何?
2、主要和誰說?
3、是社交的興趣高,還是吃飯的興趣高?
4、是否有幾乎不說話的對象?
5、社交是否影響到進食速度?
6、是否含著食物說話?
7、說話方式與非吃飯時,是否一樣?
8、有無其他行為?
9、……
七、家長的表現(xiàn)
1、督促孩子吃飯,還是不管?
2、是否喂食,或提供大量幫助?
3、是否阻止孩子說話和社交?
4、家長的注意力在什么地方?
5、家長是否談論自己的事情,或看電視?
6、家長自己吃飯的興趣如何?
7、……
八、孩子飯后的行為
1、孩子離開餐桌前是否收拾餐具?
2、孩子離開餐桌的興趣,是高興、愉悅,還是不聲不響或不高興?
3、孩子吃飯后就去玩玩具,還是看書等其他?
4、孩子吃飯想吃零食?
5、孩子是否是舍不得離開餐桌?
6、孩子是否困倦?
7、……
九、比較類
觀察孩子,不能只靠幾次的,需要經(jīng)過一段較長的時間,否則其觀察結(jié)果很可能偶然性太高,這會影響到整體的判斷和評價。所以,對孩子的吃飯情況觀察,可以在各個方面進行縱向?qū)Ρ龋@樣才能獲得相對穩(wěn)定的觀察結(jié)果。需要提醒的是,幼兒發(fā)展迅速,變化也很大,如果周期過長反而也使效果不準確,建議時間周期為1-3周。
通過細致的觀察,家長很可能會發(fā)現(xiàn)孩子一些不“恰當”的行為,雖然這些會影響到家長的情緒和反應,但不管父母是否認同這些行為,此時不要做任何帶有道德的評價。同時,對這些生活中的小事,因為它們太普通、太經(jīng)常了,父母不能因此就“視而不見”。家長越是拋開自己的成見,放棄對與錯的想法,其觀察結(jié)果越理想。參見《案例分析:孩子偏食和強迫教育模式(上)》和《案例分析:孩子偏食和強迫教育模式(下)》。
綜上所述,觀察孩子的日常表現(xiàn),可以從孩子做這些行為的背后動力、環(huán)境影響因素、適應能力、孩子的情緒、孩子的反應和態(tài)度、行為后的行為、家長的情緒和態(tài)度,以及較長一段時間的觀察對比,這樣就可以對孩子進行分析和判斷了。父母只有通過這些細致的工作,才能說對自己的孩子有一定的了解,并進行適當?shù)慕逃鸵龑А?/p>
比如,父母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fā)現(xiàn)孩子在吃飯時總有不耐煩的表現(xiàn),或每次喜歡拿很多的食物而又吃不完,或無法與家人愉悅就餐等,就可能代表孩子有壓力或焦慮。同樣的,如果孩子有遺撒情況出現(xiàn),則可能是情緒問題影響到孩子的能力問題。當然,一些非吃飯因素也會影響到孩子進食,例如親子關(guān)系是否融洽、孩子的是否經(jīng)常得到正面評價等方面。參見《案例分析:別太在意孩子幼兒園吃飯情況》。
最后,順便說一下,其實這些生活細節(jié)觀察,在成人生活中也是可以運用的。每個人在進食時的態(tài)度和行為表現(xiàn),可以透露出許多信息來,甚至可以延伸到性格和工作態(tài)度上。比如,你看到一個人吃飯速度非???,沒有細嚼就進行吞咽,這不僅體現(xiàn)急躁性格和焦慮情緒,也反應出他沒有把吃飯當成享受,而只是想完成一件任務。